正大健康网
当前位置:正大健康网 > 热门速递>

家里别炒这道菜排致癌首位

时间:2023-10-20 00:37  来源:中华健康   阅读量:7444   

日常饮食其实是身体健康最应该注重的问题。家常菜自然首当其冲,是危害身体健康的首要问题。“西葫芦、大蒜、洋葱等蔬菜一经高温煎炒会产生可能令人致...

日常饮食其实是身体健康最应该注重的问题。家常菜自然首当其冲,是危害身体健康的首要问题。“西葫芦、大蒜、洋葱等蔬菜一经高温煎炒会产生可能令人致癌的丙烯酰胺。”香港食物安全中心曾发表《首个总膳食研究报告》引发了人们对烹制蔬菜的担忧。要说烤肉、腌肉易产生致癌物,一点也不稀奇,但这炒蔬菜怎么也会致癌呢?快跟随天天养生小编来为您餐桌上的健康支招。

家里别炒这道菜排致癌首位

惊!它竟然是致癌的关键

炒西葫芦排致癌首位

香港食物安全中心发布的研究报告称,该中心于2010年至2011年间,共收集了133种食物样本,包括肉类、蔬菜、豆类及麦制品等。结果发现样本中47%的食物含有可能令人致癌的丙烯酰胺,其中,零食类所含最高,平均达到每公斤680微克,其次是蔬菜及其制品,平均每公斤含53微克。

该中心又将22种蔬菜样本送到实验室,将它们分别用1200瓦和1600瓦电力的电磁炉不加食油干炒,时间为3分钟和6分钟。结果发现炒菜时间越长、温度越高,蔬菜释放出的丙烯酰胺就越多,加入食用油炒和干炒的检测结果无异。

其中,西葫芦高温加热后释放出的丙烯酰胺最多,平均每公斤高达360微克,仅低于零食类的薯片和炸薯条(390微克)。大蒜、洋葱在高温烹调后,平均每公斤分别释放200微克、150微克丙烯酰胺,位列第二、第三名。此外,空心菜(140微克)、灯笼椒(140微克)、茄子(77微克)、芥兰(61微克)、丝瓜(60微克)、西芹(54微克)、芥菜(52微克)均进入前十名。相比之下,生菜、菠菜、苋菜在炒制后,释放出的丙烯酰胺较少,平均每公斤低于10微克。

另外,报告显示,香港人每日膳食中,平均摄入丙烯酰胺量为每公斤体重0.21~0.54微克,暴露限值介于334~1459。而中国内地居民平均每日丙烯酰胺摄入值为每公斤体重0.286~0.49微克,暴露限值在367~1069之间。一般来说,暴露限值越小,对公众健康值得关注的程度就越高,反之亦然。总的来说,香港和内地都处于“值得关注”的水平。

专家解释蔬菜致癌原理

关于老百姓对炒蔬菜致癌的疑问,香港食物安全中心顾问医生何玉贤解释,含有天门冬酰胺和还原糖的食物,经过120摄氏度以上高温炒制,会产生化学反应,形成丙烯酰胺。天门冬酰胺是天然的氨基酸,在豆类、蔬菜中的含量较高。不同蔬菜中天门冬酰胺含量不同,因此释放出的丙烯酰胺会有差异。

这样的说法科学吗?记者采访了国家蔬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何洪巨。他看到此次报告后认为,“这个研究有一定的指导性。之前,我们只知道油炸、烧烤淀粉类食品,比如炸薯条、烤土豆片中含有丙烯酰胺。但报告指出高温炒蔬菜也会释放丙烯酰胺,值得重视。”

惊!它竟然是致癌的关键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范志红在了解这一说法后表示:“实验本身其实是‘美拉德反应’,简单来说,含有碳水化合物和氨基酸的食物,经过120摄氏度以上高温烹制后很容易发生此反应,释放出丙烯酰胺。并且,高温加工过的蔬菜,其他各项营养指标也不会好。”此外,她还指出,口感上比较酸的蔬菜,如番茄等,较不易发生“美拉德反应”。而口感上发甜的蔬菜,本身含糖就多一些,再加上酸度低,相对更容易发生此反应,比如实验提到的西葫芦、洋葱等。

老百姓不禁要问“丙烯酰胺”究竟是什么?据何洪巨介绍,它原被认为是工业化学物,但近年发现,高温油炸、烧烤食物也会产生大量丙烯酰胺,这种物质很有可能致癌。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已将丙烯酰胺列为第二类致癌物。此外,丙烯酰胺还会损害人体神经系统,摄入高剂量的丙烯酰胺会令人情绪低落,产生幻觉,甚至失去记忆。

炒蔬菜前别切太薄

报告一经发表,立即引起不少公众恐慌。但情况真的如此严重吗?对此,范志红表示,从理论上讲,实验本身并没有问题,但和老百姓日常处理蔬菜的情况不太相符。如果据此结论就提倡人们别炒某些菜了,并不太合理。平时做饭,很少人会将蔬菜在滚烫的锅里炒那么久。六七分钟就很容易把蔬菜炒焦,影响口感。而且,一般来说,炒蔬菜时,多少会出些水,锅内温度会随之降低,不易达到发生“美拉德反应”需要的高温。不过,实验提醒了人们,炒糊的菜不要吃,其有害物质会明显增加。另外,蔬菜不要烤着吃,烤后焦黄、变深、发黑的蔬菜,往往发生过“美拉德反应”,含致癌物。

对于健康的烹调方式,首先,范志红建议,千万不要等到油冒烟了再炝锅。这种做法除了使菜更易释放丙烯酰胺,还会产生很多有毒物质,对身体有百害而无一利。其次,她推荐用煎闷,也叫水煎的方法炒菜,即先放油,待油温合适后把菜放进去,等温度升高,蔬菜有水渗出了,马上盖锅盖把菜闷起来。这时,蒸汽一下子就会起来,100摄氏度的蒸汽完全能把菜闷熟。只是需注意把握火候,最好用中火,因为火太小,蒸汽就起不来了。

惊!它竟然是致癌的关键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朱毅也强调,报告虽有其科学性,但老百姓千万不要因噎废食。她建议:一、报告中上榜的蔬菜能生吃的尽量生吃。二、多用蒸的方法烹调,少用高温煎炒。三、炒菜前先用水焯1分钟,缩短炒制时间,不过经过两次加热,维生素损失会比较多。四、最好低温烹调,控制锅中食物的温度,也可降低致癌风险。五、蔬菜在加工时尽量别切成薄片,因为越薄受热越快,越容易释放出丙烯酰胺,最好把菜切成大一点的块状。

最易被人误解的致癌食物

不知从啥时开始,“食物”和“致癌”两个词被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只要在搜索引擎中输入“食物”和“致癌”两个关键词。

电脑屏幕上就会弹出成千上万个关于食物致癌的页面,可乐、方便面,甚至牛奶、豆浆,这些大家常吃的食物都被冠以“致癌”之名。

对此,《生命时报》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研究员陈君石,总结最易被大家误解的几种致癌食物,并请他一一解读。

惊!它竟然是致癌的关键

牛奶

牛奶致癌的说法一直颇为流传,其中一个说法就是,牛奶中的IGF—1可以刺激癌细胞生长与繁殖,引发癌症。

陈君石指出,IGF—1的全称是类胰岛素一号增长因子,它是生物自身分泌的一种激素样蛋白质,对人体血糖控制、生长发育等方面有重要作用。

人体本身也含有IGF—1,一名成年人每日体内的生成量为一千万纳克。

而牛奶中IGF—1含量约2.45纳克/毫升,远低于人体内的量。

目前科学界评估认为,IGF—1并不致癌。还有说法称,牛奶中的酪蛋白会致癌。

陈君石表示,黄曲霉毒素本来就是致癌物质,没有它,无论是酪蛋白还是大豆蛋白都不会引起大鼠发生癌症。

所以,不能用这个动物实验来类推奶类的致癌效果。事实上,牛奶中富含钙质,而且容易消化吸收,每天喝有利于补钙。

隔夜菜

隔夜菜致癌说法的支持者认为,隔夜菜会产生亚硝酸盐,而亚硝酸盐是一种致癌物。

陈君石表示,“隔夜菜”因蔬菜种类的不同,在保存不当、存放时间过长的情况下确实可能产生亚硝酸盐。

不过,亚硝酸盐本身不是致癌物,只是可与人体摄入的其他食品、药品、残留农药中的次级胺反应形成致癌物——亚硝胺。

同时,是否致癌还要看有多大剂量。实验表明,隔夜菜虽然亚硝酸盐含量略有上升,但含量有限,对人体健康并不会构成实质的影响。

惊!它竟然是致癌的关键

方便面

关于方便面有害的种种传言从未间断:有说方便面含防腐剂、抗氧化剂,吃多了会变成“木乃伊”,方便面碗壁上有蜡层,被吃下后会堆积在人体内导致癌症等。

陈君石告诉记者,方便面虽然算不上什么健康食品,但关于它的“有害”传言也并不靠谱。

方便面中的防腐剂和抗氧化剂都是常规食品添加剂,安全性是经过科学评估的。

只要合法使用,并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

至于担心方便面的碗里有石蜡也是杞人忧天。

现在方便面生产中所用的纸杯其实是聚乙烯涂层纸杯,这种纸杯它能够经受泡面时的温度。

还有非常好的隔水效果,而涂蜡杯早已被淘汰了。

消费者需要明白的是,吃得是否营养主要还得看食物是否多样化,只吃方便面营养并不均衡,但是也不会致癌。

分享阅读:沈阳哪家医院看梅毒成都华西医院地址昆明尖锐湿疣能治好吗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