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大健康网
当前位置:正大健康网 > 男性保健>

到底是先健脾还是先祛湿?为你总结:做好两步,从根本上祛湿

时间:2022-11-08 14:35  来源:网络   阅读量:10351   会员投稿

“身上的湿气一直很重,怎么祛都祛不好。”“祛湿得先健脾,不然没效果。”小玉前些日子总感觉昏昏沉沉的,还伴有口臭,去医院检查了什么问题都没有,...

“身上的湿气一直很重,怎么祛都祛不好。”

“祛湿得先健脾,不然没效果。”

小玉前些日子总感觉昏昏沉沉的,还伴有口臭,去医院检查了什么问题都没有,百般周折后又去找了个中医进行诊断。

中医把脉、看舌苔之后说小玉体内的湿气太重,身上所出现的昏昏沉沉、口臭症状正是由于湿气重引起。在祛湿之后,症状即可得到缓解。于是小玉听从了中医的建议,进行了一个疗程的祛湿方案,然而疗程结束后身体上的症状还是没有得到缓解。

为此小玉烦闷不已,朋友得知后告知小玉,想要祛湿得先健脾,否则起不到好的效果。又得知一个新方法的小玉并没有多开心,到底应该听谁的呢?怎么方法越说越多了。

到底是先健脾还是先祛湿?为你总结:做好两步,从根本上祛湿

一、湿气和脾虚“如影随形”

很多时候湿气重的人会脾虚,而脾虚的人往往也会伴随着湿气重,因此有人说湿气和脾虚总是“如影随形”。

中医讲究五行和阴阳,前者最为重要的就是相生相克。而脾胃正是湿气的“克星”,中医认为脾胃是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头。人体内脏腑之间的联系、经络营卫等,都需要依赖于脾胃的运化。此外,体内的元气、精气滋养也需要依赖于脾胃。

当脾胃功能虚弱时,会导致体内的水谷精微运行也出现问题,容易导致人的精气不足,身体状态也会变差。反之,当脾胃功能好时,整个人会处于精气旺盛、脏腑功能健康的状态下,且可以促进、调节体内的新陈代谢,让生命活动可正常运行。

脾主湿,喜燥恶湿。对于体内多余的水湿可起到运化作用,可帮助让水液代谢速度加快。预防人体出现湿气过重的情况,一些湿气较重的人如果只注重于祛湿却不注重调理脾胃,无法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湿气在短时间内又会卷土重来。

到底是先健脾还是先祛湿?为你总结:做好两步,从根本上祛湿

二、想要身体好,究竟是先健脾还是先祛湿

对于普通人来说,想要养生的话,应该要先从健脾还是要先从祛湿开始呢?针对这个问题一起往下看。

一般情况下,是建议要先健脾。因为体内湿气重的主要根源其实就是脾胃蕴化功能出现了问题,从根源上去进行调理,可以起到“治本”的目的。在脾胃功能调理好了以后,对于体内湿气的运化能力也会随之加强,多余的湿气在体内无处可藏,自然会越来越少。

如果单单只祛湿,则难以达到这个效果,所以在养生的时候要分清楚主次,先健脾才是正确的。

到底是先健脾还是先祛湿?为你总结:做好两步,从根本上祛湿

三、做好这4点,帮你健脾

那么,想要健脾具体该如何做呢?别急,小妙这就来教你几个方法。

1、脾胃最怕冷

我们的脾胃是个非常怕冷的器官,日常进食生冷刺激的食物或是受到风寒后,很可能会出现脾胃不适。而在出现不适之后,在患处捂个热水袋可以一定程度的缓解,这说明我们的脾胃喜热不喜寒。日常要尽可能避免让脾胃受寒,减少摄入一些寒凉刺激的食物。

2、运动

运动可以促进全身的血液循环速度加快,体内一些代谢废物排出的速度也会随之加快。脾胃处的血液循环加快,这样一来会让人变得更有胃口。且脾胃对于食物、水液的运化速度也会加快,对于提高脾胃功能有一定的帮助。

3、细嚼慢咽

摄入食物时要注意充分咀嚼后再吞咽下去,这样做可以让脾胃的消化负担减轻,有助于缓解脾胃的压力避免出现功能性损伤。日常有些人喜欢狼吞虎咽的吃东西,这样做会导致脾胃的消化负担大大加重,对于其健康不利。

4、中成药调理

针对一些通过日常调理改善效果不明显的人群,可试着服用中成药来进行调理,如理中丸、附子理中丸等可帮助改善脾胃虚寒、手脚冰凉;木香顺气丸、香砂六君丸可改善脾虚湿重、饭后饱胀;四神丸可改善晨起腹泻、脾肾阳虚等等。当然,具体的用药需要由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不建议盲目用药。

对于一些湿气过重的人而言,在健脾的同时也需要同时做一些可帮助祛湿的方法,具体哪些方法可以帮助祛湿呢?

四、做好这2点,帮你祛湿

1、药膳祛湿

日常可适当多吃赤小豆薏仁茶、白术陈皮猪肚汤、芡实煲老鸭等食物。芡实、薏仁、赤小豆以及白术等食物素来是祛湿的“利器”,日常多摄入这些食物对于湿气重的人而言可起到不错的缓解作用。

2、理疗祛湿

除了食补以外,还可以选择理疗的方式来进行改善,包括艾灸、针灸等方法。可针对足三里穴、解溪穴、丰隆穴、关元穴等穴位进行刺激,可起到不错的除湿效果。

湿气重是不少现代人身上存在的问题,当发现身体存在异常后,要找准病因去进行针对性的调理,避免走弯路。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